宏法解惑之刑事诉讼流程
已被浏览522次 更新日期:2023-12-05 来源:宏法律师团
发布时间:2023-06-15 17:52:03
很多当事人认为,刑事案件流程繁琐、复杂,加之刑事追诉手段严厉,动辄影响嫌疑人财产、人身自由,导致当事人望而生畏,不了解其流程脉络和程序进展。但是了解刑事诉讼各阶段对于当事人而言十分重要,一是能够建立基本认识,不至于在案件发生后无所适从,心急如焚;另一方面,了解各流程的关键时点和历程,便于委托律师快速介入。那么整个刑事案件的大致流程是什么,分几个阶段?下文予以简要阐述。
第一阶段:案前阶段
如果有被害人、第三人向公安机关报案,刑事流程初步启动。对于控告人、被害人而言,前期准备工作包含整理案件事实、搜集相关证据材料、撰写法律文书《刑事控告书》、向公安机关报案、递交报案材料等等。在开展上述工作的同时,控告人、被害人也需要和公安机关进行充分的沟通,确保公安机关正式受理此案。如果控告人、被害人对于报案流程并不熟悉,也不知晓报案材料应当如何整理,轻则会经历很多挫折、障碍,走很多弯路,严重者可能因证据不足、定性不准、笔录不全导致案件不予受理,因此可以聘请专业律师于此阶段介入案件,翔实整理报案材料,与办案机关进行有效沟通,达到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、追回被害人因刑事犯罪导致的损失等目的。以上工作开展后,如果符合案件受理条件,公安机关会出具《案件受理通知书》并通知报案人。此外,很多案件不存在被害人,也没有人报案,此类案件的侦查始于公安机关自己的布控侦查所得线索。当然,在案前阶段,因为公安机关对案件并未受理,故此时并不存在侦查措施以及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前提。
第二阶段:初查阶段
公安机关受理后,将针对案件关键事实开展初查工作,以确定案件是否存在基本的犯罪事实,以便决定是否立案。
在这一阶段,被害人和律师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初查工作,与公安机关充分沟通,进一步配合公安机关将案件正式立案为刑事案件并开展侦破工作。
第三阶段:立案阶段(侦查阶段)
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,经审查,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,且属于自己管辖的,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,予以立案;认为没有犯罪事实,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,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,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,不予立案。对有控告人的案件,决定不予立案的,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,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。
一旦公安机关正式立案,则意味着正式启动了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。
第四阶段:强制措施适用阶段(侦查阶段)
在公安机关正式立案之后,公安机关不仅可能会查封、冻结相关涉案赃款和赃物;还会对涉案人员采取强制措施,例如刑事拘留(刑事拘留最长期限不超过三十七天,刑事拘留30天内公安机关如果认为依然有必要继续羁押,就要呈请检察院批准逮捕,否则就要变更强制措施);并且还会对相关场所进行勘验和检查,搜集相关证据、讯问、 询问当事人和证人等等。
第五阶段:提请批捕阶段(侦查阶段)
在侦查阶段,公安机关掌握了基本的犯罪事实和证据之后,公安机关会呈请当地检察院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向检察院递交《提请批准逮捕书》。检察院最长在7天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决定,然后由公安机关执行。
如果检察院批捕,嫌疑人就会被继续关押在看守所,如果检察院认为不符合逮捕条件,则会下达不予批捕决定,如无特殊情况,嫌疑人将被取保候审。
第六阶段:批捕后阶段(侦查阶段)
如果检察院批准逮捕,嫌疑人就会被继续关押在看守所,如果检察院认为不符合逮捕条件,则会下达不予批捕决定,如无特殊情况,嫌疑人将被取保候审。请注意,检察院批准逮捕之后,此时案件继续处于侦查阶段,继续由公安机关侦查。逮捕之后的侦查期限,一般是两个月(特殊情况可以延长),此时被告人的律师依然可以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,向检察院提交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申请。
第七阶段:审查起诉阶段
侦查工作结束,公安机关会写出《起诉意见书》,并连同相应全部案卷证据材料一并提交检察院审查决定,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。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后,可以作出起诉或不起诉的决定。
第八阶段:一审阶段
庭审过程中,由法院主持审判,检察院作为控方、律师作为辩方出席法庭,参与法庭讯调查、举证质证、法庭辩论等环节。最后,法院听取控辩双方意见,根据查明的事实、证据及相关的法律规定,对被告人作出有罪或无罪判决。
▲ 如案件较复杂,可以委托专业律师协助举证和诉讼,从而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合法权益!
免责声明:本号所有资料均来源于网络,仅供学习研究使用,不作商业用途,若侵犯您的权益,请留言联系处理。
更多法律知识期待您的关注!